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,营商环境犹如一艘巨轮的稳定之锚,至关重要。10 月 8
日,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的一番话,为守护营商环境再次注入了强大动力。他强调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行为,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及时进行督查,这一举措犹如一把利剑,直指当前营商环境中的沉疴旧疾。
国庆长假后上班第一天,国家发展改革委释放的一系列利好消息,给企业和公众带来了满满的期待。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、稳中有进的大背景下,坚决纠正乱收费、乱罚款、乱摊派等行为,显得尤为关键。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,我国早已制定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》,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和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,同时也出台了不少治理文件,以彰显守护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。
然而,尽管持续整治,个别地方仍未吸取教训,“三乱” 现象时有发生。今年 7 月,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五起涉企违规收费典型案例,以及 “小过重罚” 的频频出现,都给企业带来了沉重负担,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,也严重影响了地方营商环境。治理地方乱罚款,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进行督查无疑是一剂有效良药。
一般来说,一个地方的罚没收入相对稳定,随着整治的持续推进,理应呈现减少趋势。但如果出现罚没收入不降反增或增幅较大的情况,那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。这背后很可能存在过度处罚、不当处罚等问题。就像曾经出现的个体经营户因销售一瓶 78 元过期葡萄酒被罚 5 万元,小贩卖 2.5 公斤超标芹菜被罚款 6.6 万元的案例,让人不禁质疑处罚的合理性。
通过督查罚没收入增长异常,有着多重积极意义。首先,能够对某些行政执法起到规范作用。让执法者在行使权力时更加审慎,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,避免随意性和过度性。其次,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,并减轻其负担。对于那些被不当处罚的当事人来说,督查可以为他们带来公正的结果,减少经济损失。其三,有利于保护营商环境。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投资、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基础。只有让企业感受到公平、公正的执法环境,才会愿意在这里投资兴业,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。
当然,督查不能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和促进整改上,还必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。严肃的追责问责,才能起到警示教育作用,让执法者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。开展督查的前提是要对各地罚没收入增长异常进行有效监测,这需要各地加强对罚没收入的审计监督,并定期公开罚没收入数据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同时,有关方面也可以鼓励公众举报罚没收入增长异常,借助群众的力量,实现精准督查。
总之,无论是乱检查、乱查封、乱摊派等乱象,还是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现象,都必须坚决予以纠正,绝不能纵容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守护好营商环境,为经济的持续向上、结构向优、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奠定坚实基础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在各方的努力下,营商环境能够不断优化,为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