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
年,新中国迎来了七十五岁华诞。在这波澜壮阔的七十五载岁月里,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,而刑法学理论研究也与法治实践携手共进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
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年来,中国刑法学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学术自觉,紧密围绕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求,不断推动中国刑法学的进步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苏联刑法学理论的学习借鉴,到改革开放后积极引入德日刑法理论,同时坚持以我为主、为我所用,中国刑法学在融合与创新中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、适应中国犯罪治理需要的理论体系。
回顾历史,新中国成立之前,革命根据地的刑事立法和司法经验就为新中国刑法学奠定了基础。人民刑法在马列主义原则指导下,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性,为新中国刑法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来源。新中国成立后,全面向苏联学习,刑法学理论也不例外。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在引进苏联法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,一大批苏联学者的授课和教材的翻译,为中国刑法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然而,在学习过程中也注意到不能生搬硬套,要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,刑法学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立法方面,随着研究的深入,对犯罪的社会危害性、共同犯罪等基本问题的讨论愈发热烈,同时也聚焦于刑事政策问题。但受到 “反右斗争扩大化” 和 “文化大革命” 的影响,研究一度陷入萧条。改革开放后,中国刑法学复苏,在对苏联刑法体系研究的基础上,结合中国法律实际,对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学问题展开讨论,并积极借鉴域外刑法学理论,融入刑法的国际化潮流。
从中国刑法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,我们可以总结出四点基本认识。首先,始终坚持党的领导,积极贯彻党的基本刑事政策。犯罪治理基本理念由党和政府根据犯罪发展态势提出,刑法理论研究充分贯彻政策精神,将党的政策与刑法立法、司法紧密结合,实现更好的法律实施效果。其次,始终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指导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,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释刑法及犯罪本质,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犯罪结构,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刑法解释学中。再次,始终将国家、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。刑法理论研究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使命担当,关注特定阶段的重大社会治理及犯罪治理问题,为刑法立法和司法提供学理资源。最后,始终保持学术开放,积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。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,改革开放后引进法治先行国家经验,加强国际刑法学研究,参与国际学术活动,同时面向未来进行前瞻性研究。
为继续推进中国刑法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,应着力从三个方面解决发展动力问题。一是自觉将刑法理论研究融入传承中华法治文明的历史大潮。从中华法律文化中汲取滋养,构建符合中华乃至东方文化特征的犯罪治理思想,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具人文精神和民本理念的刑事法治范本。二是主动而深入地把握我国刑事司法实践规律,将司法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刑法理论。重视最高司法机关出台的司法解释、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中的知识,融入刑法学体系,与司法实践相结合,保持中国特色,实现有效供给。三是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行动。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刑法理论不断创新,尤其是面对新型犯罪治理问题,要提升研究能力,丰富 “解题” 思路,创新法律工具。
回顾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年来我国刑法学的发展历程,老一辈刑法学家的贡献不可磨灭。他们的学术品格、赤子之心和对真理的追求,推动了我国刑法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。在新时代,我们要以老一辈刑法学家为榜样,保持学术自觉和理论自觉,采取积累式前进的发展思路,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而有效的学术成果。
总之,七十五年来,中国刑法学在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体系道路上不断前行,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在未来,中国刑法学将继续秉持正确的理念和方法,不断创新发展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