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中,行政执法的公正性与合理性至关重要。然而,近期一些地方行政执法局随意执法、对商户罚款的现象引发了舆论关注。如何避免执法变成
“执罚”,切实维护小微经营者权益,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。
司法部积极响应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来规范行政执法,努力推动解决随意执法等问题。2022 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》,强调推动行政处罚裁量适当。这一举措要求对同一种违法行为,根据其事实、性质、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,防止出现过罚不相适应、重责轻罚或轻责重罚的情况。通过明确裁量标准,让执法者在面对不同的违法行为时,能够更加公正、合理地作出处罚决定,避免随意性和主观性。
2023 年,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《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(2023 - 2025 年)》。该计划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运动式执法、“一刀切” 执法、简单粗暴执法、野蛮执法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。要求各地区、各部门梳理形成本行政执法领域的执法突出问题清单,开展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。这一行动的开展,将有力地整治行政执法中的突出问题,提升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水平,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。
今年 2 月,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》,更是为规范行政执法中的罚款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指导。一方面,要求依法科学设定罚款,在行政法规、规章新设罚款时贯彻过罚相当原则,倡导对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不予处罚和从轻、减轻、从重处罚等情形作出细化规定。这意味着罚款的设定将更加合理,充分考虑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,避免过度处罚。另一方面,要求严格规范罚款实施,坚持严格规范执法、公正文明执法。罚款决定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,确保罚款决定符合法理,并考虑相关事理和情理。这一要求将促使执法者在实施罚款时,更加注重人性化执法,避免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。同时,全面强化罚款监督,深入开展源头治理,充分发挥监督合力,拓宽监督渠道,增强监督实效。通过加强监督,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的不当行为,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和合法性。
为了避免执法变成 “执罚”,维护小微经营者权益,我们还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。首先,执法部门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,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,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性。其次,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,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作用。内部监督要加强对执法行为的日常检查和考核,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。外部监督要拓宽渠道,鼓励公众参与监督,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。最后,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,提高小微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,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,在遇到不公正执法时,能够及时采取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。
总之,避免执法变成 “执罚”,维护小微经营者权益,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。司法部及相关部门采取的一系列举措,为规范行政执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我们相信,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,一定能够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,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。